华宁陶的困境和复兴
2018-04-16 09:51:02   来源:建水紫陶网   评论:0 点击:

华宁县日用陶瓷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日用陶瓷品生产过程,即泥料生产、成型、烧成与装饰,年产量约20万件,但与之配套的陶瓷机械、窑炉窑具推广等产业满足不了需求。 此前的华宁中泰鼎业陶瓷有限公司,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条窑炉,有136米长,定位为烧劈开砖
     华宁县日用陶瓷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日用陶瓷品生产过程,即泥料生产、成型、烧成与装饰,年产量约20万件,但与之配套的陶瓷机械、窑炉窑具推广等产业满足不了需求。
 
  此前的华宁中泰鼎业陶瓷有限公司,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条窑炉,有136米长,定位为烧劈开砖。可是砖烧出来了,市场上没有人要,仓库积压成山了,才知道停产,最终导致整个公司倒闭。
 
  一组数字直观地反映出华宁陶的不乐观。截至2012年底,华宁全县共有制陶企业(作坊)29户,建成在建各类窑(土窑、电窑、气窑)100余座(条),年产值近5000万元。这当中,虽然工艺美术陶的产值较2011年增长80%以上,但2012年的数字也不过1100万元。
 
  “目前,建筑建材用陶仍然在华宁陶产业占有绝对比重,附加值高的工艺美术陶占比依然不够乐观。”华宁县宣传部的一位负责人说。
 
  华宁县宁州舒氏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文照指出,华宁陶产业目前存在艺术陶瓷集群的产业链相对较短、用陶瓷的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制约了华宁陶瓷产业的集群发展。
 
  “华宁县日用陶瓷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日用陶瓷生产过程,即泥料生产、成型、烧成与装饰,年产量约20万件,但与之配套的陶瓷机械、窑炉窑具推广等产业满足不了需求。”舒文照说,华宁陶瓷市场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不完善,管理监控也不到位,产品没有定位目标,“此前的华宁中泰鼎业陶瓷有限公司,建有西南地区最大的一条窑炉,有136米长,定位为烧劈开砖。可是砖烧出来了,市场上没有人要,仓库积压成山了,才知道停产,最终导致整个公司倒闭。”
  在舒文照看来,当地政府近年来为发展华宁陶出台了不少政策,但对如何培育一个专业化陶瓷集群却认识不够,目前适合陶瓷产业集群升级的完整政策体系尚不能建立起来,缺少将集群作为中小企业政策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工具。
 
  “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未能很好地发挥,致使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上下游发展不平衡,产业上下游脱节,呈游离状态。”舒文照说,多年来,华宁县陶产业对企业人才培养上措施不多,力度不够,还未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发挥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十分严重,“全县的企业中没有一家有高级营销人才,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则几乎没有,大家在一起吃饭时也不做技术上交流,平时见面也不过打个招呼而已。”
 
  华宁县的高田路似乎是这些“短板”的一个缩影。据当地宣传部门一位负责人介绍,在碗窑村没有了窑街的热闹后,高田路便是华宁陶最集中的交易区。然而,当记者来到高田路时,看到的不过是几家销售日用陶器的小商铺,整条路上这样的商铺不超过10家,且其中一半以上的商品还是来自外地。
 
  “华宁县目前尚没有一个集中展示华宁陶生产技艺、文化内涵的区域,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华宁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军说,集中展示华宁陶的陶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区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形成以华宁陶文化为内涵,娱购乐为一体的主题文化园区,为华宁陶搭建发展平台。
 
  按照规划,陶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将建成集陶文化研究,陶文化产品研发,陶工艺人才培养,陶文化产品创作、展示、交易和陶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滇中知名陶工艺品生产展示交易集散中心园区。建成后,年均可新增入园企业的10至15家,以2012年陶作坊产值进行年测算,3年可新增入园企业50家,年实现产值1个亿。
  李军所说的陶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区,来自华宁县2012年制定的《关于加快华宁县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在这份《意见》中,华宁提出了三大目标任务:
 
  一是做强做大华宁陶,大力鼓励、支持、引导多种经济成分投资开发华宁陶,培育新兴制陶生产企业;二是打造一个核心品牌,充分挖掘华宁千年古陶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现有华宁制陶企业品牌,打造“华宁陶”核心品牌;三是建设“千年陶都”,力争在10年内,把华宁建设成为“千年陶都”。
 
  提出任务的同时,华宁还提出了按照“小个体、大群体”的发展方式,积极鼓励以作坊的方式发展工艺陶,以个性化发展,提升工艺陶的文化艺术品位和附加值,把华宁培育成为工艺陶的生产基地的发展思路。此外,针对上述目标任务,还提出了成立华宁陶瓷协会、建立华宁陶行业标准体系、申报华宁陶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等11项措施。
 
  按照规划,陶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将建成集陶文化研究,陶文化产品研发,陶工艺人才培养,陶文化产品创作、展示、交易和陶文化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滇中知名陶工艺品生产展示交易集散中心园区。建成后,年均可新增入园企业的10至15家,以2012年陶作坊产值进行年测算,3年可新增入园企业50家,年实现产值1个亿。
 
  “理想状态下的华宁陶应该有100家左右的企业,从而带动数千人的就业。”李军说,华宁陶不会走建水陶的老路,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2012年,华宁的工艺美术陶价格相对于2011年翻了一倍,相应的其收藏价格也翻了一番,这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和避免人为的炒作。”
 
  愿景虽然良好,只是工艺美术陶从2012年的1100万元到3年后的亿元产值,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而这段距离的背后还有一系列的“短板”需要解决。
 
  正如舒文照所说,华宁陶现在还不能说已经走上复兴之路,而是徘徊在复兴之路的初级阶段。在此情况下,陶文化旅游产业创意园要承担起复兴任务似乎并不容易。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代梅尧臣的这首《陶者》道尽了那个年代“陶者”的疾苦。时过境迁,今天的“陶者”在华宁似乎更是富足的象征,技术好的匠人月薪上万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富足的背后,还有一个明显的现象:“陶者”应该更多地理解为个体,而不是集体的代名词。因为从华宁的“陶者”口中,很难听到一个相同的声音,反而是各说各话的情况非常明显。
 
  举个例子,关于釉色,华宁县宁州舒氏有限公司总经理舒文照说,自己公司陶器的釉色都是由天然材料配比而成,其他有些家则可能存在使用“化学釉”的情况。不过,在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李自轩看来,华宁陶的釉色均有天然材质配比而成,并不存在所谓的“化学釉”。
 
  类似不同的声音还有很多,以至于记者多个厂家走访下来,尚未对华宁陶形成一个明确的概念。倒是华宁县委宣传部部长李军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解释。在他看来,华宁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无论生活陶还是艺术陶都和生活密切相关;二是造型丰富,或为人物,或为鸟兽等;三是以釉见长,通过釉来表现文化。
 
  李军认为,虽然华宁陶的标准体系尚未出台,但对于“什么是华宁陶”还是应该有大致相同的认识,各说各话的情况显然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还记得2012年“华宁陶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华宁陶的不足:守护着企业那块小天地搞经营,压根没有走出省门、走出国门的市场理念,2008年以来,云南工美的许多企业领导、大师、艺人,扛着自己的作品走南闯北拓展市场,而在省外却难觅华宁陶人的踪影;满足于家门口的小市场,舍不得投入做推广,近些年来,全省工美的许多企业、大师、艺人纷纷在各主流媒体闪亮登场做推广,而华宁陶人却依旧“养在深闺人不识”。
  一年过去了,虽然华宁陶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只是前行的步伐显然还不够快,因为当华宁陶还在为亿元目标努力的时候,其“源出地”景德镇2012年的产值已经突破200亿元了。
 

相关热词搜索:华宁 困境 复兴 宁县 日用 陶瓷 生产能力 主要 集中

上一篇:不止中国有四大名陶,云南也有四大名陶
下一篇:华宁陶的艺术价值和市场前景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