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名家陈绍康
2018-07-19 16:36:39   来源:九璞文化   评论:0 点击:

。1979-1991年三次分别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陈绍康,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人,1939年生,现年75岁,出生于制陶世家,13岁就随父亲学习制陶,练就了扎实的手工制陶功底,并有所创新,能书会画,精于雕刻设计,谙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艺流程,汲取了古今陶瓷艺术和青铜器造型的精华,其紫陶工艺品以其新奇古美的艺术造型和功力深厚的书画装饰独具一格,深受业内人士的赞誉和收藏家青睐。先后两次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

1979-1991年三次分别受到邓小平、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艺术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陈绍康制作的紫陶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种评比中获得大奖,多件作品被国家珍宝馆收藏,为建水紫陶的继承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2009年举办的云南省工艺美术第三届“工美杯”精品评选中,年过七旬的陈绍康大师与儿子陈俊共同创作的建水紫陶作品《残贴彩填小口梅瓶》被评委一致打了高分,一举夺得了金奖。业内专家认为,其新法彩泥刻填工艺为建水紫陶的创新发展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如今,尽管陈绍康已年逾古稀,满头银丝,但他仍壮心不已,积极探索,时刻都在思考建水紫陶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建水紫陶以阴刻阳填和无釉磨光工艺独树一帜,由于分别用不同色彩的泥料刻填图案,在色彩过渡上难以控制,以往的装饰在进行人物、动物刻画时,一般只能用单一色彩的线条表现,无法对人物面部进行细节描绘,更无法表现人物的面部表情。这是建水紫陶传统刻填工艺的遗憾,也是制约建水紫陶艺术性的瓶颈。陈绍康说:“在建水紫陶发展初期,丹增书记和红河州、建水县政府领导十分关心,给予了一些资金支持,使我的工作室很快发展起来。现在的我,名气大了,效益也好了,但我最大的心愿是建水紫陶工艺的发展和产业的壮大,并以此带动建水更多的人能富起来。”于是,他带领徒弟进行研究,探索出彩泥浅填色彩过渡方法,用来表现人物造型和刻画面部细节。由此创作的作品色彩艳丽,过渡自然和谐,人物形象十分逼真。

陈绍康以其数十年的制陶实践,不仅创作了不计其数的工艺美术精品,为建水紫陶重塑辉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精湛的制作技艺、深厚的艺术功底为建水紫陶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人才。如今,陈绍康的儿子陈俊与其徒弟在其精心培育下已经成为了推动紫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从这些年轻的紫陶艺人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陈绍康精湛的制陶技艺后继有人,更看到了建水紫陶复苏的希望。

 

相关热词搜索:建水紫陶,紫陶名家,陈绍康

上一篇:紫陶名人之向福功
下一篇:听当代建水紫陶名家陈绍康说紫陶精神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